西遊記:天水圍市散策

5
273

西三省/西北三省(屯門、元朗、天水圍)位處香港西北部,國民一百多萬。西三省山川壯麗,物產豐隆,民風純樸,且離香港市區僅一個多小時車程,是香港人作短途旅遊的好地方。

西三省風景壯麗,包括新界大陸最高峰大帽山及千島之湖大欖涌水塘。屯門、元朗、天水圍三鎮皆有河流流過,分別為屯門河、山貝河、天水圍河。在古代,朝廷因屯門位置有利船運,設置屯門軍鎮,作為外國商船進入廣州前的停留地,「屯兵之門」一名即由此而來。明末,明朝與葡萄牙於屯門爆發海戰,逼使葡人棄香港而另租澳門,歷史地位舉足輕重。

西三省經濟以出口業同旅遊業為主,近年愈顯繁榮。屯門、元朗近年大量向中國出口各種商品,為國家帶來大量外匯收益,天水圍則憑數個旅遊熱點成為三省發展的中流砥柱。此外,屯門亦以肉質煙韌、口感十足的屯門牛聞名於世。

自西鐵全綫落成後,西三省聯外交通日益便利,乘搭西鐵於一小時內抵達香港市中心絕非問題。聯外路面交通則主要由九巴及城巴(部份港島區路綫)負責,提供多條點對點高速巴士路線。內部交通則主要由輕鐵負責。輕鐵班次頻密,而且絕少出現延誤,因此長期被稱為「輕便鐵路」。

今日下午,筆者即由九龍出發,前往天水圍來個半日遊。由於出發點並非位處西鐵沿綫,「貪方便」的筆者便乘搭了九巴269C綫(觀塘碼頭-天水圍市中心,車費$18.4/¥260)前往天水圍。

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者,可免簽證進入屯門、元朗、天水圍無限期逗留。

大欖隧道轉車站暨邊境檢查站。由於西三省與香港相互開放邊境,執法人員很少會登車檢查護照。

聚星樓毗鄰天水圍站,是香港地區唯一現存的古塔。

在聚星樓打個卡後回到天水圍站,準備乘搭輕鐵到銀座。輕鐵搭乘方法簡單,只需在月台的入站及出站拍卡機拍八達通即可,而不少輕鐵站的售票機亦已更換成售票、增值二合一的多功能機,領先香港其他地方。


銀座站的入站及出站拍卡機

這班705綫列車是第四代輕鐵,塗裝以淺色調為主,予人心曠神怡的感覺。關愛座的黃色微笑標誌張貼於椅背,較其他鐵路路線細小,喜歡在關愛座上打卡的朋友要注意了。


第四代輕鐵列車內部及其關愛座標識

嘉湖銀座雖然不如東京銀座繁囂,也可謂是天水圍市中心一部份。嘉湖銀座後方為市肺天水圍公園,上蓋則建有兩期嘉湖海逸酒店。題外話,雖然天水圍嘉湖、沙田第一城等商場現時已改名置富嘉湖、置富第一城等,但邨口裡面無一間嘉諾撒聖心的私人屋苑實在襯不起置富這個名。

 
嘉湖銀座/從對面馬路眺望天榮站被圍封的部分

銀座站的下一站是天榮站。在西鐵通車前,它是往屯門的720綫(現751綫)及往元朗的721綫(現761P綫)的總站。但隨著時間過去,這座設有大型迴圈及七個月台的前總站,現在只剩下兩個月台,而另外五個月台的空間已被封起,準備興建上蓋物業。


由市中心開往香港島中環、銅鑼灣的城巴969綫巴士

筆者本來打算在銀座稍事休息,然後北上前往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係政府當年為補償發展天水圍市而犧牲的生態而設立,國民可於園內學習有關香港生態的知識,以及觀賞天水圍濕地風光,而公園成人票價$30(約¥420),小童、學生、長者、身體受挑戰人士及其同行者半價。可惜的是,筆者今日因航班誤點及時差關係,太遲抵達天水圍而無法進入濕地公園參觀(公園於下午五點關館,四時停止售票)。


濕地公園門口/公園門口四條柱的華表

所幸的是,筆者仍能參觀少部份付費區外的園區,得以一窺天水圍濕地面貌。由於潮水漲退時間時有變化,大家若想觀賞水鳥,筆者建議先觀看天文台在天水圍以北的尖鼻咀觀測站的潮汐數據。此外,筆者建議大家由天秀站步行前往濕地公園,這樣比起由濕地公園站出發路程更近。


天水圍濕地及後方的中國深圳
回望後方的天水圍摩天大廈群


中途經過天業路公園,圓形廣場頗有某大學百周年花園的既視感。

匆匆離開濕地公園後,筆者走到俗稱「天水圍三八線」的天華路東端,步往西面盡頭,再快步前往流浮山觀賞日落。


天華路路口。天水圍統一後,分裂的過去已隱沒於新建的道路和建築之中。


過去的奢華:代替圍牆的一對隔音屏在提示著大家過去南北之間的對峙。省政府沒有將其如柏林圍牆般活化,而是硬生生建成馬路,抹消歷史,實屬可惜。


前天水圍南北圍牆(後方為廈村至流浮山一帶村屋)/九十年代初統一後天華路剛落成時的天水圍
(網上圖片)


天華路南側為附有單車徑的林蔭大道,比北側要設施齊全得多。/統一卅載後南北聯外交通已無大分別,如圖中分別由金鐘和香港機場開出的967綫和E34A綫。


前身為哨崗的學校/南北代表發表統一宣言的網球場


駛入天水圍北的輕鐵/由於地處要衝,省政府以往一直未於天水圍興建醫院。


橫跨前南北邊界的頌富站及其後方的商場「T Town」(前稱頌富商場)。「頌富」得名於建於邊界以南及以北的天頌及天富兩苑。筆者認為新名不順口,而改名亦為多餘之舉。


天華路橫跨天水圍河的一段,以及在河邊嬉戲的數隻小動物。/天水圍河上游流經廈村及洪水橋等地。

走到本身就如一條史蹟徑的天華路的盡頭,筆者右轉入流浮山道前,看到「反港獨,支持人大釋法」及「支持一國兩制,維護基本法」的路邊橫額。看來村民經已忘記七十年代初的流浮山慘案,以及天水圍北多年抵抗城市化的歷史。約十分鐘,筆者抵達流浮山的巴士總站。在此處轉左,經過一條小路,就是流浮山的海邊。


還好袋上寫的是英文,不然筆者應該會打直走進流浮山然後打橫出來。(此事純屬無心插枊。)


馬路常有重型車輛駛過,且行人路相當狹窄。若非節省一個幾毫車費及曾長期接受路邊步行訓練者,筆者建議大家選乘西鐵巴士K65綫前往流浮山。


刻有流浮山三字的牌坊。/通往流浮山海邊的路,兩旁有多間海味舖及酒家。


這間酒家應該沒有香港人未聽過吧。/在酒家外懶洋洋的小動物。


左側為連接屯門和中國深圳的大橋/潮漲


華界的黃昏/
「人影我又影」的天空之鏡,但筆者無興趣用iPhone攞靚角度

到了晚上七點,雖然天色仍未全黑,但由於約了友人在元朗食飯,也就搭了K65綫的天水圍特車。然而前往元朗的761P綫不經天水圍站,筆者只好走一個站到天耀。晚飯後,筆者和友人步往元朗西鐵站,為這次旅程作結。和巴士不同,乘搭西鐵出入屯門、元朗和天水圍的香港遊客,須在另一層或另一邊的出境大堂入閘並供職員檢查護照,方可前往月台層,而車廂內亦有查票員抽查前往香港的乘客。(因此西鐵的車站都比多數的港鐵/火車站大和「豪華」。)


西鐵巴士的塗裝/夜幕低垂的天耀

 
元朗站大堂,可見大堂將往屯門及香港的乘客分流。(資料圖片)


由於在元朗站已完成「一地兩檢」手續,乘客到達市區後可直接前往轉乘其他路綫。圖為美孚站。

總結:天水圍、元朗、屯門人是獨特的族群。長久以來,他們都是離香港市中心較遠的一群。儘管十九年前通車的大欖隧道以及十四年前落成的西鐵第一期拉近了他們和香港的距離,數年後旋即落成的深圳灣公路又加速了西北地區的中國化。雖然以目前所見,西北地區仍在堅守其文化,並保留著部份已逐漸在香港消失的風物(如學生妹的MK髮型),但可想而知的是,活在中國與香港的夾縫中的西三省,其發展之路將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挑戰。

補充:如果有更多時間,筆者建議大家可往屏山天水圍圖書館及屏山文物徑參觀。屏山天水圍圖書館雖然曾被婦女團體批評為走光黑點,但應該也是個不錯的文青好去處。而筆者曾於小學時代走畢整條文物徑,也了解了點屏山地區的傳統圍村文化。

5 COMMENT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